唯一登上天安门的北约领导人,临行前说了一句话,狠狠打了西方各国的脸!
据上观新闻消息,九月初,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全世界都很关注的大阅兵。大家都看着天安门广场上的嘉宾席。但要说最特别的人,就是斯洛伐克总理菲佐。二十六位外国领导人里,只有他一个人同时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领导人。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几乎都没来,但他却站在了最显眼的位置。这件事很快在国际上形成热议。
其实,菲佐已经不是第一次引起大家注意了。他这次一到北京,就有媒体拍到他与普京、卢卡申科这些西方认为“敏感”的国家领导人见面,他一点也不躲闪。去年十一月,他也来过中国参加经贸活动。这几年,斯洛伐克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,贸易和人文交流越来越多。中国刚刚对斯洛伐克实行免签,中欧班列也让货物运输更方便。
但菲佐这次最引人关注的,还是他走之前在社交媒体上说的一句话。他直接说:“欧盟领导人集体不参加中国的二战胜利纪念活动,是一个严重的错误。”这句话一说出来,欧洲很多国家肯定觉得非常没面子。
很长时间以来,欧美总是觉得自己才能代表二战历史,好像反法西斯能赢全靠美国和英国。而中国从1931年开始的十四年抗战,还有苏联在东线的牺牲,常常被他们轻轻带过。这一次,菲佐用行动和话语告诉大家:历史不能随便改,也不能被歪曲。谁才是真正抗击法西斯的主力?谁又被故意忘记?答案其实很清楚。
可能有人觉得,菲佐只是喜欢特立独行。但如果这么想,就太小看他了。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方式。
斯洛伐克的经济很依赖俄罗斯能源。俄乌冲突以后,西方不断制裁,导致欧洲能源价格越来越高,连德国、法国都觉得吃力,中小国家就更困难。和匈牙利一样,斯洛伐克一直明确表示反对这样做。菲佐甚至因为反对制裁俄罗斯,被人袭击,差点没命。说到底,这不是他“亲俄”,而是现实需要。硬要和俄罗斯切断联系,最后受苦的是自己国家的老百姓。而那些整天讲“价值观”的欧洲政客,真的明白普通人的生活吗?
这次来北京,菲佐不但和普京见了面,还直接批评欧盟“像井底之蛙,跟不上世界变化”。这话传回西方,引起很大反应。但话虽然直,道理是对的。这些年,欧洲政治越来越脱离实际,总是跟着美国走,结果俄乌冲突一来,能源短缺、通胀严重,工业也竞争力下降。菲佐不是唯一看清这件事的人,但他是少数敢说出来的领导人。那些在布鲁塞尔高谈阔论的精英,是不是应该想一想,世界早就和以前不一样了?
展开全文
有意思的是,菲佐的做法其实代表了很多欧洲小国真实的想法。美国想搞新冷战,要欧洲选边站,但实际上,越来越多中东欧国家不想再做大国博弈的“棋子”。而中国在这里的角色就变得很重要。大家都看得出,北京不仅是大国之间的中间地带,也是中小国家寻找平衡、表达自己的舞台。中国不输出意识形态,也不强迫别国站队,而是通过“一带一路”、免签、经贸合作这些实际的利益,让自己成了不一样的选择。
菲佐借着这次阅兵,公开表达对中国和历史的尊重,这种态度其实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心里话。
如果说这次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的意义,那就是让世界再一次看到:“历史不是政治的工具,而是智慧的来源。”菲佐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说:“我拒绝看不见事实,也拒绝历史被歪曲。”这句话,比任何表态都更有力量。欧美主流舆论一直不愿意好好承认中国和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,甚至还想用“不参加”来表达态度。
但历史不会因为谁没来就改变。天安门的红旗依然在飘,历史的真相也不需要别人承认。
菲佐的举动,也让大家看到欧盟内部的不一致。俄乌冲突以后,欧盟制裁俄罗斯,结果自己通胀严重、能源危机不断。连德国、法国都觉得难办,小国家就更难受。这时候,谁还相信盲目跟别人站队有用?越来越多欧洲国家开始明白:与其做美国的小跟班,不如自己在大国之间争取更多主动性。菲佐这次来北京,就是这种觉醒的代表。走自己的路,才是欧洲未来最好的选择。
历史从来不会支持糊涂的人。今天的世界,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清醒的领导人。
评论